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中國養老地產會員卡價格幾近翻番?



  上海的親和源項目,是全國較早打出“養老”旗號的VIP卡製作會員卡地產項目。它的特色是,不賣房子,賣會員卡。

  會員卡分為A卡和B卡兩類。200感應卡7年剛推出時,A卡須一次性繳費50萬元,允許繼承或轉讓,入住小區後每年須根據房型大小繳納兩萬元至7萬元不等的年費;另一種是只限個人終身使用的B卡,一次性繳費額低於A卡,每年年費僅兩萬元,實際入住年限如不滿15年,余款可折算後部分退費。

  親和源老年IC儲值卡生活形態研究中心主任華山告訴,現如今,A卡已能在市面上賣到118萬元,且親和源社區已“住滿”,500多戶,1200名老人。

  但一名剛剛去親和源考察的投資人卻告訴,親和源的情況遠沒有其自稱的那麼學生證製作“樂觀”。據他了解,親和源經營7年,如今的入住率也就60%左右。

  有關入住率的問題,從另一名與親和源走得較近的合作人那裡也得到了證實,“可能70%左右。但根據國外經驗,養老社區運作8年到10年,能有70%以上入住率的話,每年就能有10%以上的較穩定收益。”

  這名合作印卡機人認為,50萬元漲到118萬元最大的可能性是開發商自我抬價的結果,“他7年前賣50萬元的會員卡,今年可能要價到118萬元,因為他還沒有住滿,開發商還可以直接賣。但如果他的會員直接把卡拿到市面上出售,就不一定能以這個價格售出了,因為它暫時還沒有稀缺性。”

  這名合作人介紹,決定一個養老社區是否值得投資、是否能獲得長期穩定回報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入住率”。而現實是,很多養老社區的入住率距離能實現盈利的70%還很遠。

  保利、萬科、綠地等大型房企也在養老項目上遭遇尷尬。2013年10月,在開業僅一年多後,保利和熹會悄然改變了此前針對“活力型”老人的運營模式,轉而把服務對像改變為剛需更為旺盛的“失智失能”老人。

  值得一提的是,其此前主要針對活力型老人的項目設計入駐率還不到2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