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

浮管式水力發電機



水能是人類可利用的最古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水力發電機從流水中獲取能源發電的方式很多,有大壩式、引水式、潮汐等水電站,浮船、浮筒、波浪式發電充電控制器機等等。已建電站大多屬於利用天然落差和流量,修建的大壩式電站。我國經三次大的水力資源全國性普查,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694400MW,技術可開發的水能資源541640MW、經濟可開發的水能資源401795MW。到目前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到2。3億千瓦,水電資源開發利用率提高到34%。但還有大量的水力資源靠傳統方式很難有效利用。水電事業的快速風力發電機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帶動了裝備制造業的繁榮。然而社會經濟發展、能源需求飆升,繼續築霸建站經濟可開發水力資源有限;移民成本上升、自然生態改變、環境之爭等問題也日趨顯現。使傳統電站的發展逐漸陷入‘建’與‘停’的兩難。立足於自然水力資源的高效利用,迫切需要多種效率高、成本低、親自然的能源轉換方式太陽能發電。目前國內外已將目光轉向海洋水力資源,利用洋流、潮汐和波浪進行發電。

利用平流水原始流速發電的設備,在國內外也相繼出現。類似浮船、浮筒等半浮於水面上的,支架式仿古水車型發電裝置開始大量復制。國內在長江、黃河、都江堰等地都有過裝置安裝。但因其水流速要求高,發電量低,性價比、實用性都不甚理想,至今未見大範圍商品化推廣使用。既要保護自然環境,又要保證能源需求,還要有效利用更廣泛的可再生資源,必須著手真正的大系統的、效果卓越的原始初創項目。為此、有效利用可再生資源,研發更環保、高效、實用的新能源裝備,世界各國都為之趨之若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