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3日星期二
講述婚紗由來浪漫傳說 結婚禮服並非天生為白色
上月底,2013夏季中國婚博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台北婚紗開。在各式婚慶用品展覽中,婚紗無疑是其中奪目的亮點。
如今,我們更習慣像牙色和白色的婚紗,其實黑色和紅色比我們想像的更有歷史淵源。而結婚禮服的顏色並非天生就是白色,而是隨著時尚潮流變化不定的。
中世紀不進教堂不穿婚紗
在教堂結婚的風俗產生於16世紀晚期。宗教改革家路德仍然將婚姻視為一樁塵世間的生意。他認為結婚和教堂兩者間毫無聯系。但是面對新教的衝擊,天主教開始重申教會對信徒婚禮的權力。
天主教會對婚姻的影響開始於16世紀中葉召開的特蘭托宗教會議。會議駁斥新教的改革主張,宣布所有新教為異端,認為中世紀以來天主教的教義、儀禮正確無誤,不容修改補充。會議堅持7項聖禮(聖事),即洗禮、堅振、聖體、告解、終傅、神品和婚配。這些聖事多數從使徒時期就被使用,但婚姻聖禮直到這時才被正式確認。
此後,每樁有效婚姻的締結儀式均需在地方上的教士和兩個見證人面前舉行,但是仍然沒有結婚專用的服裝,教會支持皇權有關服裝的規定,認為任何奢侈的行為都要受到詛咒,一件衣服只穿一天,這是有罪的。
紅色曾是最高貴的顏色
像朱麗葉一樣,新娘們在結婚的時候,都穿自己衣箱裡已有的最好的衣服,而禮服的顏色則要符合當時的時尚。
中世紀只有貴族才允許穿紅色的外套,這種外套裁剪的就像長袍一樣,有鐘形的褶皺,寬大的袖子,人們稱之為紹帛,是中世紀典型的服裝。如果有人膽敢穿著與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符的紅色衣服,就會被處以死刑。
當貴族失去其經濟權力的時候,也就同時失去了對紅色外套的特權。1498年,德國弗賴堡有關服裝的規定中允許學者也可以穿紅色外套。1524-1525年德國的農民戰爭中,奮起反抗貴族的農民們要求擁有穿紅色紹帛的權利。但起義失敗了,紅色外套還是與他們無緣。不過此時城市裡出現了一個小階層的市民,他們通過經商變得比貴族還要富裕,他們用金錢的力量贏得服裝上的權利,這些所謂的城市貴族把代表權貴的紅色穿在了身上。
黑色新娘禮服是理智的像征
在基督教的原初觀念裡,色彩具有迷惑人的作用,會引人墮落,雖然整個中世紀,教會都對一個問題糾纏不清,是要向上帝奉獻上絢爛多姿的顏色以示崇拜,還是仿效上帝之子耶穌厲行節儉。雖然猶豫不決,但反色彩運動一度在時尚界非常流行。達官貴人們開始穿黑色,為平民百姓的穿著定下了基調。
在天主教的西班牙,菲利普二世與法國國王的女兒伊麗莎白結婚後,保障了西班牙人和法國人之間的和平。新王後被稱為和平的伊麗莎白。她喜歡奢侈,作為西班牙的王後必須穿黑衣服,因此她每天都穿一件新衣服,不過總是黑色的。
在新教地區,路德認為教士並不比普通的信徒離上帝更近,他的信念還表現在他布道時從不穿天主教華麗的禮拜儀式的長袍,和信徒一樣穿黑色的衣服。路德的黑色長袍成了所有資產階級的服裝,它是新教的服裝,荷蘭的世界時尚。
黑色服裝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喜愛還有一個原因:自從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海路之後,靛藍大量被運到歐洲。人們在五倍子染成的黑色上再用靛藍復染,會得到一種非常漂亮的黑色。並且隨著美洲的發現人們也發現了可以染出最漂亮黑色的染料:洋蘇木。這是美洲中部的一種樹木,加工時先劈成碎片,然後放到水中泡軟。進口的洋蘇木很貴,所以黑色成為高貴的色彩。
維多利亞女王引領白色婚紗風尚
1600年瑪麗•美第奇和亨利四世結婚時,穿了一件白底的禮服,從魯本斯所繪的《瑪麗•美第奇與亨利四世的婚禮》一畫上,我們可以看到新娘衣服上面裝飾著一層又一層的金線及彩色寶石,外加一條金色披紗。瑪麗並不是引領了婚禮穿白色的時尚,在她以及與她同時代的人看來,她不過穿了一件金色的禮服。
1499年,法王路易十二和安妮結婚時,安妮穿了一件白色的禮服,以示她的純潔。不過第一個穿著白色禮服和披紗結婚的女性是19世紀最著名的新娘:1840年結婚的維多利亞女王。雖然當時的媒體傳播還不像今天這麼發達,能像威廉王子那樣成為世界的焦點,但是作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女王其影響自然非同凡響。婚禮當天,女王穿一件英國綢子制成的禮服,配有一條引起轟動的短披紗。一位新娘頭頂披紗在當時是件新鮮事。維多利亞女王的披紗可以理解為對修女披巾的仿效:塵世婚紗攝影的新娘也可以出現在神聖的祭壇前。不管怎樣,維多利亞女王的新娘禮服成為人們狂熱效仿的對像。有了皇室的示範,人們就延續了用白色的長禮服做新娘服裝的風俗。這樣算來白色的婚紗時尚也不到200年。
博主好站推薦: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